龙哥网

龙哥网

台湾渔民捕获罕见地震鱼,当晚就真的发生了地震,地震鱼能预测地震吗?
2022-10-26


网友提问:

台湾渔民捕获罕见地震鱼,当晚就真的发生了地震,地震鱼能预测地震吗?

精选优质答案:

先来回顾一下这条新闻:2月19日,台湾宜兰县的一位渔民捕获了一条12.1公斤的地震鱼后,当晚22时47分,台湾宜兰大同乡发生里氏规模5.3级地震,半个台湾都感受到了震动。“地震鱼”的新闻让很多人感到新奇,它真的能预测地震吗?

这要先从“地震鱼”这个神奇的名称开始说起,它的中文学名是皇带鱼,外形和带鱼非常相似,只不过是“特大号”的带鱼。“地震鱼”的称谓从何而来呢?它一般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温暖海域的深处,平时难得一见,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皇带鱼出现与发生地震“巧合”的案例,有民间传说认为,这种深海鱼类的出现意味着其被地表运动惊到,也就是说有地震或者海啸的征兆。

这种猜测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在地震之前,很多动物是有前兆的,古人经常运用观察动物的方法来预测地震。比如,一些鱼类翻腾跳跃、打漩、漂浮,或者一些深海鱼类游到浅水区,海洋生物的异常反应都可能提示我们,地震要来了。

但是!很多异常反应是人们在地震发生之后,对震前现象的回忆和总结,并将一些异常现象与地震结合起来,不过,并不是每一次的异常现象都对应着一定会发生地震,也就是说,所谓“地震前兆”并不是严肃的科学依据,仍然停留在研究阶段。地震学家们也非常希望寻得征兆,但是难以确定其物理机制,找不到规律!

个人认为,“地震前兆”要客观看待,比如井水温度变高、井水变混、蟾蜍迁徙等异常现象,就经常被公众认为是地震前兆,事实上都是不准确的。(发现这些现象可以向地震局报告,请专家研判)。“地震鱼”的例子也是一样,这次台湾地震与“地震鱼”的出现发生巧合,也许只是一种巧合!不需要恐慌,也无需过度解读!

匿名用户回答:

当台湾渔民捕获罕见地震鱼时,当晚就真的发生了地震,难道地震鱼真的能预测地震吗?

在科学中,地震的发生可以说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现象,就如火山喷发,风暴一样,相对来说,地震的频率稍微高一点,几乎每天都有地震的发生,只是等级的大小不一样。而关于地震的预测,其实在科学之中是无法进行预测的。

对于说地震鱼,地震云,以及生物异动等现象说明,也是一个不具有说明可能发生地震的因素,而关于“地震鱼”,在民间流传流传是比较多得,都说与地震有关,但是科学界并没有证实,并且是否认了这个说法,而有时间大家看到地震鱼消息时,确实发生了地震,但是这可能只是一个巧合,所以不要信以为真了,科学界是不认可的。

地震鱼到底是什么?

地震鱼其实就是我们深海之中一种正常的生物,准确的来说它就是我们见的“皇带鱼”。这下大家应该明白了,该生物的俗名很多,有龙宫使者、白龙王、龙王鱼、大带鱼、大鲱鱼王等等,直接是说不完了,一般来说地震鱼的长度是在3-7.6米。

由于此类鱼群至少是生活在914.4米以下海底,所以很难被捕获到。甚至部分的人无意中捕获到了,都会误为“海蛇”,分布区域十分的广泛,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东部和地中海都有。所以说,看到地震鱼大家不要害怕,正常的生物只是我们见得比较少。

而在体重方面,重量超过100公斤是没有问题的,外表虽然长得有点难看,头小,似马头状,体露,无鳞,但是是可以食用的,这个是在科学之中有记录的,所以如果抓到了也可以利用,暂时没有看到地震鱼是属于保护生物类别。

印尼发现地震鱼引发地震热议

首段我们也说明了,地震鱼是无法说明与地震的关系,但是很多人就是要进行两者关联,有点不科学了,根据12月11日科学报告指出,印尼的一位渔民在10月的时候,公布了一条长达约3米的深海鱼,并且表示这是大型地震和海啸的前兆,这在印尼网上引发了不安,印尼气象厅随后辟谣称,该说法只是日本民间传说,所以科学界是没法将两者进行联系,完全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在公布该消息后,不少的网友还留言表示,这种鱼在日本被叫做‘龙宫使者’,只有在地质出现大变动时,才会游出深海,因此是地震和海啸的前兆。同时在10日的时候,日本也报道过了秋田县男鹿市的一位男性也发现过一条漂流的“龙宫使者”,它全场3.95米,发现时已经死亡,所以说世界各地都有发现,印尼日本发现的地震鱼都达到了3米长,但是并没有标明与地震有关。

这里我们也再次强调,地震鱼是与地震无关系的,民间传说,没有科学依据,所以看到的人也不要惊慌,我们要以科学为准。生物都是活动性的,很明显是可能出现在任何地区的,就算是看到了类似于地震鱼出现在海面上,也不奇怪,说完这个事件之后,我们来看看12月以来的地震情况吧。

12月地震数据说明

根据中国地震监测网数据显示,在12月的地震情况相对稳定,通过统计的数据显示,6级(包括6级)以上的地震发生了3次,分别位于安德烈亚诺夫群岛,智利北部沿岸近海,汤加群岛,这是三个6级强震都是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所以说不奇怪,而5级到5.9级的地震数据稍微多一点。

按照统计的情况显示,总计有8次,所以综合一下,5级(包括5级)以上的地震次数总计为11次。相当于是平均每天有1次5级以上的地震。地震的发生一般都是因为板块运动所带来的,也是一切较强地震的分析原因,地球相当于是一个“活体”,板块运动或断层带滑动时刻都可能出现,所以地震的发生是完全没有规律性的。

这也是如今预测地震的难处,所以无法精确的预测出地震,这是科学界公认的事实,除了板块运动或断层带滑动引发地震之外,还有就是“人工地震”,人工地震简单的来说就是人类对地质改变所引起的,它不是自然发生的一种地震,这基本上就涵盖完了。最后还是得强调下,地震在科学之中无法进行预测。

而对于上面说的地震鱼等问题,完全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就算是出现了可能也只是一个“巧合”罢了,所以大家注意下就行,而地震预警大家可以了解下,算是一种地震发生之后的一种快速“防御”机制,如今在全球很多地区都在实施,大多数的地震预警时间都可以达到数十秒了,所以未来如果实现全方面的秒级预警,那么这更加有利于人类防御地震的影响。

匿名用户回答:

我们对带鱼这种海洋鱼类都很熟悉,是一种常见的海洋水产食材,其体型像一条长带一样,不过长度通常都在1米以内,不过常年在海上或者海边生活的人可能都见过一些“巨型带鱼”,长度和体型都比常见的带鱼大得多,这种“带鱼”一般都是皇带鱼。



近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报道,在日本的一个渔港中,出现了两条“巨大的带鱼”,长度都在4米以上,两条“巨型带鱼”游来游去,游动的姿态十分优美,一直游了两天才消失,此事引起了日本人的议论和担忧。

人们为什么会议论和担忧这种“带鱼”呢?实际上这种“巨型带鱼”并非带鱼,它的学名叫勒氏皇带鱼,属于皇带鱼的一种,而皇带鱼和我们常见的带鱼并不是一个鱼种,皇带鱼属于月鱼目⇒皇带鱼科⇒皇带鱼种,而我们常见的带鱼则属于鲈形目⇒带鱼科⇒白带鱼种,两者的差别也是很大的。如下图,上面的细长条形状的鱼是带鱼,下面的巨型带状鱼则是皇带鱼。

皇带鱼还有一个名字叫地震鱼,因为当这种鱼出现在海面或者海滩上的时候,往往预示着有可能会发生地震,所以沿海的渔民认为这种鱼有预示地震的功能,所以当日本人看到渔港中有这种鱼出现的时候,不免会议论和担忧了。

比如在2018年2月19日,我国台湾省宜兰县的一位渔民就捕获了一条地震鱼后,当晚22时47分,宜兰大同乡发生了里氏规模5.3级地震,半个台湾岛都感受到了震动。

那么为什么皇带鱼会在地震前出现呢?一般认为是皇带鱼通常在深海中生存,最喜欢在大约200米深度(活动深度在20~500米之间)的海底觅食,更容易感知地下的活动,当它发现海底有异动或者有地下气体频繁冒出时,就会浮上水面,这个时候往往代表着海底的地壳地层有剧烈活动或者活动比以往比较频繁,如果接着发生地震的话,那么也就相当于它的现身有预警地震的功能了。

不过我们并不能凭借皇带鱼浮上水面或者出现在沙滩上,就认为一定会发生地震,因为这种鱼也会在其他一些情况下浮上水面的,比如在交配的时候,通常会有两只甚至十几只皇带鱼出现在水面上,数量较多的话,它们甚至会缠成一团,日本渔港中出现的两条勒氏皇带鱼,很可能就是出现在水面上交配的,交配完了之后又回到深海中去了。

皇带鱼的确很少见,即便是常年生活在海上的渔民,也是很少见到皇带鱼的,不过这种鱼还有其他不少名字,比如龙宫使者、白龙王、龙王鱼、大带鱼、大鲱鱼王、摇桨鱼、胖鱼、买牛、蛮、猪精、百牛等,它我们生活在热带和温带的海洋中,也是海洋中最长的硬骨鱼,成年皇带鱼体长在3~7.6米之间,体重可达150公斤,体表亮银色,腹鳍红色,桨状,背鳍亦呈红色,几乎贯穿头尾,头顶有红色鬃冠。它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十分凶猛,据说还有同类相食的习性。

参考资料:

1,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2月17日报道《日本渔港惊现两条皇带鱼》

2,《光明日报》2019年2月2日文章《日本海岸现多条罕见皇带鱼 民众忧是地震海啸前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 请联系站长删除
龙哥网是优质的互联网科技创业资源_行业项目分享_网络知识引流变现方法的平台为广大网友提供学习互联网相关知识_内容变现的方法。